焦娇,女,汉族,中共党员,外语部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主任。从事英语教学十年,焦娇老师以其出色的教学能力和对科研工作的深刻洞察,赢得了同行的尊敬和学生的爱戴。
一、No Pain, No Gain. 付出才有收获
焦娇老师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,认真对待每一堂课、每一位学生。曾经为了帮助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尽快提高成绩,她带着学生每周一次进行英语晨读;学生写英语作文吃力,对段落结构与遣词造句缺乏深刻理解,她就利用课间和午休时间对学生作文进行面批,一对一讲解辅导。学生每一点进步对她而言都是宝贵收获,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英语比赛,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、“外研社•国才杯”英语演讲比赛与阅读比赛云南赛区三等奖等。在教学中,焦娇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,关注课程特点与学生需求,力求将英语语言知识和学生的学业、就业相结合,确保大学英语课堂“到课率”“抬头率”。讲解重点单词时,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,她会以单词在中医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为例进行说明;进行医学领域英文素材阅读练习时,她会联系中医药行业特点作扩展阅读,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与课堂展示。焦娇老师将自己对教材的思考、对教学环节的设计、对教学理论的运用融入到教学全过程,积极总结经验、提升认识。在2024年云南省第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,焦娇老师通过课前导入、课中强化、课后巩固的教学策略生动呈现了一堂中医英语课,在英语知识教学中加入中医典籍英译、中医英语故事等中医文化元素,并以中医“人本、中和、自然”等价值观贯穿整个教学,最终获得省级三等奖,在学校教师节庆祝大会上获得表彰。
(焦娇老师参加教学竞赛)
(焦娇老师指导学生制作中医英语海报)
二、Better Late than Never. 宁迟勿缺
“高校教师不做科研教什么?”教学在一流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,而科研在一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提升性和拓展性作用,二者是一体两翼。焦娇老师在一线教学岗位十载,科研之路却刚刚起步。作为中医药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师,要在科研工作中找准定位并不是一件易事;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、如何融入学校“1221”发展战略、如何投身学校“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”,对于焦娇老师而言,这些既是问题也是答案。从2022年起,她从云南中医药典籍代表作《滇南本草》入手,开展英语翻译研究,并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研究中医英语教材、中医英语国际教育等,2023年先后获批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、云南省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、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项目等立项课题,发表中医院校英语教改、中医典籍翻译、澜湄区域中医教育等研究论文四篇,参加第六届ESP跨学科创新性青年学术论坛、中华中医药学会翻译分会学术年会、第十二届中医人类学(西学)国际论坛等学术会议并发言,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等荣誉。2024年,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与挑战,外语教育领域有了新变化,如何通过英语教学提高学生数字素养从而更好契合“数智中医药”发展需求?焦娇老师抓住这一问题展开论证,并成功申报2024年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,成为全校唯一获得立项课题。与时俱进,跟进学科前沿;服务社会,更新教学方法。焦娇老师在科学研究中不断探索创新,坚持教研相学相长,努力成为英语教学与研究的“探路者”与“实践者”。
十年一个轮回,既是终点也是起点。焦娇老师将带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与热爱,不忘初心、躬耕教坛,为学校培养更多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、扎实专业能力、较强综合素质、宽广国际视野的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而不懈奋斗。
(来源:外语部党支部)